English

光明日报网站的特色与追求

1999-08-18 来源:光明日报 闵大洪 我有话说

1998年夏,国内一些大报上连续刊出5家中央新闻媒体网址的大幅广告。“望中国的窗口,通往世界的桥梁”,这句广告词告诉人们,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已经在因特网上形成了群体规模。对其中的光明日报来说,1998年元旦正式开通的网站意味着报业集团在电子化、网络化的进程中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。

作为中央大报的网站,应该能够提供真实而丰富的日常新闻信息、重大问题上的权威言论、突发事件中的全面报道,以形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导向。一年多来,光明日报网站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宣传、报道中,都尽可能地将网络传播的能量发挥出来,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。其中最为出色的一次当属5月8日我使馆被炸后的宣传报道。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5点50分,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五枚导弹袭击,馆舍被毁,20多人受伤,3名新闻工作者遇难,其中有两位是光明日报记者———年轻的许杏虎、朱颖夫妇。消息传回报社,网站立即以超常的动作来应对这一突发事件,包括以最快速度发布有关新闻、发表光明日报负责人的谈话、提供两位烈士的档案资料及照片、选登来自世界各地网友的悼念电子邮件。他们还把平时绚烂多彩的网页换成了“许杏虎朱颖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!”的黑色主页,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悲愤之情。如今,这些内容依旧驻留在光明日报网站首页,让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长久地悼念和思考。

在竞争激烈的网络世界,可谓建站容易发展难。一年多来,光明日报网络部的年轻人尝尽甜酸苦辣,经过艰辛的探索,他们对网站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———不做“网络门户”,要做“目标网站”、“特色网站”。凡想获得中国教科文卫领域中最新、最全的信息及服务者定要到此一“游”,且“游”则必有所得,下次还要来“游”。

网站建设离不开自己的实力,离不开自有的资源。光明日报作为主要面向知识分子的一张大报,在其50年的历史中,积累起丰富的相关资源。网站就是要承袭“母体”的特色,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并进一步加以开发。应该说,今天已初步达到了“目标网站”、“特色网站”的目的。进入首页,让人感受最深的便是书卷之气迎面扑来。内容上,不仅收有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别具特色的《中华读书报》和《书摘》杂志等,而且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,建立了中国最大的书评书摘站点———“光明图书网”。科技文教报道历来是光明日报的强项,在网站上也得到充分体现。几乎所有重大的科技文教新闻事件,网站都进行同步报道。如为全面追踪报道目前正在进行的“雪龙号”北极科考,网站设立了《看北极》专辑;为了报道8月12日晚的英仙座流星雨,网站也及时开设专辑,并派记者赴密云观察,将流星雨实况通过网络实时发布。为了突出网络的服务功能,还专门开设了“光明人才网”,刊登全国各地科教文卫机构招生招聘的信息。凡此种种,反映出光明日报网站建设的用心。

对任何一种媒体,最高的评价来自受众。一位在美国纽约的读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,光明日报网站“所选择的内容集知识性、学术性及新闻性于一体,颇合文化人的品味,我们在海外能及时读到这些文章,真是欣喜至极。”有的邮件评价道:“内容丰富,风格独特,不是普通报纸的‘翻版’”。有的邮件更是直截了当称赞道:“不愧为大报风范,值得一看”。当然,热心的读者在光明日报网站发展途中,也时时指出它的不足和向它提出更多的需求,这些正是光明日报网站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准的动力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光明日报社网络部的职责不仅仅是负责网站的运作和经营,而且还担负一份纸介周刊的全部编辑工作。这就是1999年正式推出的光明日报《电脑网络世界》周刊,每周三出版,对开两大张。这样的规模在大众媒体中堪称引人注目的大手笔。因此,网络部要“两手都要硬”,要将印刷、网络两种媒体都办出特色,在不同的领域形成自己的影响力。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,光明日报网站和《电脑网络世界》周刊大力宣传报道着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,而他们自身的面貌在网络时代也不断得到改变。

(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